宗旨:
道家以慈悲为怀,书画弘济世之旨。
为弘扬中华传统书画文化,发扬中医悬壶济世人文精神,恢弘道家“天人合一”东方养生精髓,中华青城健康书画养生馆特尊崇天地浩然正气之道,将青城画派淡泊淡雅澄净澄明的书画艺术魂韵与青城道家秘笈独创的清凉清静淡朴淡然千年养生秘术水乳交融,独创书画养生“望、闻、问、切”之法,辅以浩荡笔墨精神,意境与心灵感应,画韵令经脉畅通,线条让生活柔和,予宁静天地于内心,还神清气爽给世人。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中华青城健康养生书画馆,带给您内心一片永远独自拥有的青城山水,为海内外中外儿女量身锻造一把永生享用不尽的健康金钥匙!
理念:
人为山水之人,山水为人之灵。天人合一,方可铸就和谐之本。人神同体,才能达至万物同生之境。万物和谐,通达仙人境界经脉顺畅,畅享彭祖之寿。
黄帝内经曰:天地大世界,人身小宇宙。中医有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此我中华养生五千年之精髓。
当今世界,滚滚红尘,声色蔽目,尘垢污心。病症以浮躁侵心,伤痛用灼疼扰身,更遑论癌症艾滋等等世纪末病症,一时人心惶惶,众生以病痛为苦,渴求健康和谐之身,向往清爽安宁之魂。
或问:世间有大国手救世人于水火乎?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21世纪的病痛之治在于重归中华之源!在于名山大川颐养心灵之境,在于道家之学驱除病痛之根!!
青城山水天下幽。峨眉天下秀。秀是佛家修心之品,幽为道家养生之源,更是人间长寿之本。中华文化,儒为入世之道,道乃养生之本。儒塑人间秩序,道养长寿之身。
道之一源,书画为本。书画以山水为情,田园为魂。青城道家书画,洋洋千年之久,以国画之清之静之灵之韵之道家养生秘笈为本,用国画之染之皲之泼之点为健魂之道,青城书画,涵五千年中华养生之魂,韵数百载长寿之形,用纯净的心灵去净化烦恼人生,以安宁的魂魄来静养健康之道。
中华数千年到如今和谐盛世,道家书画当为天下苍生贡献健康之源,长寿之道!!
目的:
中华道家书画健康养生馆设三个体系:
一、以山水为源,日月精华为韵,将生命的命脉牵引到自然和谐的气场,进行自我修生养性重塑的最高境界。
二、以生命的活化石“熊猫”的生活空间环境和自我净化和保护的科学与自然和谐的完美以依据。
三、以人为本,从动物发展到人的立体空间进行自我修缮和回归自然的必然归宿,为个体融入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循环。
此,为我中华道家书画健康养生馆立馆最高精神之源!
(中国青城画派创始人,中华道家健康养生书画馆馆主李茂槐,号冰神,于2009年6月3日于青城山)
论青城画派诞生的必然性极其价值意义

传说佛陀在灭度之前曾经预言,他所创立的佛教在当地逐渐衰落。而将重兴震旦之地。震旦者东方中国也,东方中国何堪之重任哉?放眼世界五大宗教,五大教主均出自亚洲,而能融道佛儒于一体者唯我中华。东方文化是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汇聚而成之说,绝非虚妄,实属恰允也。中国本土所植生的最早的正教即道教,此后在古印度国诞生了儒教。
由此可见,渊源悠久,形成更早的道家思想,在东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而更早的道家思想和道教有诞生于何种人杰地灵之所呢?
成都平原及附近地区近年的历史考古的无数重大发现(譬如:三星文物,金沙文物及大量文物中的,已广含道学思想。如:三星堆,文物中最著名之“太阳神鸟”图案,其外形之圆融:直含道家后来的太极图之圆融精髓,而神鸟之对称排列,与道家太极图之对称不谋而合,其“神鸟”其实即为“南方朱雀”即五百年在火中zifen,又在火中重生的鳳凰,由此进而引申“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思想观念,在西蜀大地上早已有之,直接把中华文明史推至七千年至八千年,有的学者更认为是上万年,因此黄河文明有可能是古蜀文明的派生和延续,(关于这点,已有专家作出考证结论),事实上我们在近年出土的古蜀文物中,仍不乏见到道家思想的痕迹和雏形。
古蜀大地成都平原之西,背靠举世闻名的龙门山脉,直受其支脉青城山及其延伸部分的护卫,其山青而巍峨,其水清而绵绕,面向壤沃富庶的川西平原,环境清雅安宁,及宜人居,近尚有东方伊甸园之说,其诞生伟大思想的自然和人文气氛不言而喻,由此可知,如此圣地孕育如此神圣的道家思想和诞生中国本土化最大的宗教——道教,便是不足为奇为情理之中之必然了。
道教思想受发于鹤鸣山,圣踮于青城山的道教本身的传承,发展,支持和弘扬,应该说在很早就使本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道教和道教思想的中心即道教文化中心。
所谓道教文化,是以道教思想为主旨或道教思想影响的文化,它包括文学,数学,哲学,美术,建筑,乃至人生观,宇宙观等等。
以绘而论画,古有吴道子之风,今有新生的青城画派,吴道子派画风,虽力求靠拢并追求道教风范,有些画并不失仙骨之风,虽然本质上追求的是形似而不是神合——画神仙未必掌握道家的思想精髓,而青城画派则不然,青城画派的宗旨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青城画派的原则是以道教思想为原则,青城画派的绘画冲动,对宇宙,自然和人生道学感悟的自然流露。这正是青城画派以道教圣地命名之所在。
由追求形似到神合,这是道家绘画的开化和必然,这种必然性之一,是道教绘画艺术有雏形到长成,由不自觉到自觉,这是必然性之二。不仅是李茂槐大师对历代道家绘画的继承,博彩众长,更是他重小饱受蜀西之地的哺育,和整个精神生命对道家绘画事业的全心投入。
青城画派创始人李茂槐树不是山西人,也不是陕西人,而是土生土长于背靠群山护卫,面向诞生古文明的沃土的圣地,据《青城山志》:“青城画派洞天福地,灵山圣水之灌溉,与道易传统文化之蒙养,经两千年之历史孕育,
适逢神明百年浩劫之后,民族觉醒;改革开放之际,华夏盛兴,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大成,可谓上应天心,下和人意,自然而然,应运而生也。”川西之地,历来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就书法,文学,历史,医学,易学以及本文所论及的绘画,都是如此,川西之地,人文,历史得天独厚,应运而生的又岂止绘画一脉,大师一人哉!故青城画派的诞生,实为奇中之不奇也。
另一方面,李茂槐大师即早期痴迷于道教文化及道家艺术不辞艰辛,问道各方,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彩众长,及中华大地山川之秀氧,纳玄天日月之精华,不断领悟道家绘画的真谛,老子云: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不自大,故能成其大,李大师不仅承本土,并蓄中华各家,对道家书法、武术有很深的领悟,且对西洋绘画有很深的领悟和见解,如是观之,李大师的产生和青城画派的诞生,其必然性便不言而喻了。
话讲到这里,人们可能要问,青城画派的本质是什么?简而言之,青城画派的本质就是承天、地、人和整个宇宙之大道,以最直朴古老的水、墨、纸、笔,以视觉感性的方式再现和传达大道之真谛,而这个真谛大家可以从《易经》和《道德经》而领悟之。
在世界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必将诞生新的伟大的人类文明,在此过程中东方文化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新的人类文化的诞生,必将是以东方文化为体,西方文化为用。而青城画派,以其独特的方式,正走在这一世界潮流的前头,并成为弄潮者,其对于东方文化的崛起和新的人类文明的诞生正起带头羊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青城画派之意义所在。
————罗德昭
论道家美学的价值意义
撇开相对较原始的图腾,乡土等美术不谈,世界美术史上不外分为两大支脉,即东方和西方——此正向世界文化可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一样。正因为共为两大支脉,是因为他们同出一源,这个“源”究竟是什么?答案就在子“美”的起源中。
在制作使用器皿和工具的过程中,怎样的造型、线条、结耕便子方便使用,怎样的符号、图案、便子表达和传达思想,那么他就是美的。随着后期的发展,人们逐渐把他单纯工具使用,即纯粹使用中分辨出来而演变为以创造美为主要的时候,这便发生了艺术。因此艺术的本身即美术,而艺术的价值即取决于所涵载的美学及其价值意义。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什么是美学最高的价值意义呢?成答曰美有各色各样,不可一概而论,因无最高价值意义之说——此种观念是错误的,一部西方美术史,反映了该时段以来社会的动荡变革,人性矛盾斗阵要求自由的历史。而后期西方美术的发展,反映了对上述境界的不满,子是一些具有病态的、偏执的画派如映像派、抽象派等等应运而生并深受推崇和迷恋——根本的原因,是西方传统艺术不甘于走入死亡的自救。何以如此?因为西方美术并非是完美的最高境界。其中充满了许多贪欲、火药味和精神的畸形,他最终不能给西方人带来精神的空间和慰籍。
东方美学到不然,虽然他同样也起源于实用和功利,但他在产生后便不断超越自我,他所追求的精神世界和西方截然不同。篇幅所限,儒释方面暂且不论,仅就美学在道学方面的体现,便是西方所绝伦无匹的,深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哺育的中国美术,完全见不到西方美术的物欲、火药味,更见不到畸形的精神和变态妄想,他一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道法自然,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一体,身心在自然中愉悦,自然愉悦着降生——这谈什么环保?道家学思想不知比他高明了多少倍、早了多少代。
由上所述,中国道家美学(美术)之价值意义又岂能由点墨所能言道。更可喜的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千年不衰的道家美术本身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旗帜鲜明的诞生了道家自己的美术画派——青城画派,可以预料他的诞生,对中国乃至世界美术的影响将是重大而深远的!
在此我们对青城画派的创始人李茂槐表示深深的谢意和祝愿。
—————罗德昭
“天路第一图”成都露脸
文章来源:中国书法网 添加人:shufa 添加时间:2006-7-8 9:57:27
青藏铁路开通之时,四川青城画派李茂槐曾绘出一幅长达8.5米的国画《天路第一图》以示祝福。昨(7)日下午,李茂槐带着这幅画首次在成都露脸。装帧精美的国画四周是乘坐首列成都开往拉萨火车的旅客签名。李茂槐骄傲地介绍,这些签名一共有860多个,他希望把这幅走过天路的画赠给相关的纪念馆收藏。
《天路第一图》是李茂槐耗时3个月所作。这幅画长8.5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画卷徐徐展开,可以看到画面背景是连绵的雪山,主体是巴山蜀水,一头是成都,一头是布达拉宫,格尔木、青海湖、可可西里、莽苍的青藏高原和雄伟的布达拉宫被在云雾中穿行的火车连在一起,气势颇为雄壮。李茂槐称,他原本创作了4幅关于青藏铁路的国画,现在其中一幅已送给了拉萨铁路局,而这幅有旅客签名的则准备赠给即将成立的青藏铁路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