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神就是茂槐大师,与茂槐大师相识,实属偶然,初识客套,深谈已如故人来。那日觱发之风,栗烈之寒,似被大师与我之欢快消融。 八百里西蜀多俊杰,俊杰半自寒门来。茂槐大师亦如此,废品收购站的旧书承载了他青少年时期青涩的梦,二十几岁问道习画青城山天师洞,苦作两年,个中滋味只有自品。忆往昔、谈过去茂槐大师轻描淡写,谈笑自若。 “茂槐先生是棵沧桑树下的幽兰”,曾有人这样评价。既是幽兰,就不必张扬。“幽兰暗自香”,其实兰香为王者之香,所以自然香满乾坤,福满世界! 曾有人断言,“青城画风”不会有大作为。然而,茂槐大师敢冒断言者不韪,大胆提出以道教发祥地青城山为背景,自然形成“青城画派”。 “青城画风”所在的青城山,山势清幽,洞天福地,故称之为神仙都会,古木参天,草木茂盛,千姿百态,“幽深碧绿”、“雾朦朦”。不知有多少丹青妙手到青城山后望山兴叹,束手无策。来自海内外许多画家对青城天下幽的“幽”,无法理解和用绘画语言来表答,有的乘兴而来、扫兴而去、折戈败北。断言此山无法展现和出成就之地。 青城之幽,青城山树木葱茏,枝繁叶茂,铺天盖地,其形为“森”、其态为“茂”,其色为“翠”、其意为“幽”。“青城画派”要想突破,必须创新,如此可“探骊得珠”。自青城山问道习画后茂槐大师研读了大量的古文经典,茂槐大师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茂槐大师沿习着前辈们的脚步,大胆创新,以清、幽、空、灵、翠的自然风光和圣洁瑰丽的道家文化为底蕴,再加上水墨画的技巧,形成独具西蜀特色的山林风格的中国画新流派。从而使“青城画风”形似至神似在茂槐大师的画笔下更加发扬光大! 茂槐先生是当代绘画艺术的长卷大师,其山水画长卷以川西田园风光、青城风景和雪域藏羌风情为主。《黄山云海蒸日出》(4m*2m 中国黄山书画院收藏)《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都江堰》(4m*2m 台湾同乡会收藏)、《蛾眉雄秀图》(4m*2m)、《九寨飞瀑流金溢彩》(4m*2m 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收藏)、《青山铺锦绣》(4m*2m 中国长城博物馆收藏)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都江堰》(4m*2m),其作是秀美与壮美风格的交融,画中细腻风格与粗犷风格并存,体现了传统的“青城画风”。《九寨飞瀑流金溢彩》(4m*2m)除了传统的“青城画风”外,茂槐大师把水墨画的技巧也融入其中,画面刚柔并济,作品滋润,展现出清新、诗意盎然的意境。 “青城画风”大气磅礴,深邃幽远。如其长卷《三峡秋韵》(4m*2m)景中有孤舟、蓑笠翁、杂树等。重点表现了杂树、山石流水、云雾,在峰迥路转的山形外貌中表现山体的雄奇幽秀,也体现了整幅画面的气势和韵味,从而更好的体现了山的气质。在用墨上,茂槐大师山水画采用破墨,积墨,加运水法。在用笔上则点线结合,力求变化丰富,阔笔,粗笔,细笔,繁笔兼用。墨气灵秀中透着骨气神似。 茂槐大师不仅长于山水画,人物画不落窠臼,别具一格。其人物画以水墨为主,吸收道、佛绘画中的精华,风格空灵、清淡高远;《天府七贤图》(4m*1m)、《思想者》(0.68m*0.68m)、《老子悟道解乾坤》(0.68m*0.68m)、《昭君出塞》(0.68m*1.68m)、《牧牛图》体现了对宇宙、自然、生命的感悟、崇拜与热爱和田园风光的抒情! 近年来,茂槐大师在动物画上也取得巨大的成就。其国画长卷《中华国宝图》(29m*1.2m)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向北京奥运会献礼作品,也是省政府唯一正式向一个原生态本土画家下红头批文的作者,更是中国绘画史上唯一一幅以“中华国宝”为名的书画作品,同时获得省和国家博物馆收藏认可,并向全世界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图中的29只大熊猫,背景从雪域高原到长江三峡的景观,表现了以“大熊猫文化”为代表的和谐、吉祥的理念。《五岳雄风》(2.2m*1.2m)、《群山双峰秀》(1.8m*0.9m)、《双亲》(0.68m*0.68m)、《十八罗汉》、巨幅老虎题材等动物画也都清秀丰满、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得知易,得能难,长纯系日,天道酬勤”。茂槐大师苦学勤耕,历经沧桑终显风流。 虽然茂槐大师声名及地位已显赫,业界中也备受推崇;但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常提及:没有文化、主题、理论的的画派是无法源源流长的。正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历史也证明,一个画派的兴衰和发展走向,不完全取决于艺术家的作品其主观意志,而是取决于艺术家用作品培养了什么样层次的审美者。绘画的命运和未来,既寄望于画家对其自身艺术规律的把握,同时,艺术要长久依赖于正确的文艺思想的确立,指导性的文艺作风和文化背景的确立。 茂槐先生在坚持,在不懈地努力,我相信他会再次在八百里西蜀大地上开出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刘树海,重庆大学教师,小说家,文学硕士
2008.4.28于重庆

灾后重建60米田园风光山水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