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天下
 
道行天下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道行天下 >> 道行天下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万物之奥)

  • 来 源:本站               作 者:管理员               录入时间:2017-03-20
  • 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言冰神浅释每天一章,《第六十二章万物之奥》

    《第六十一章各得其所》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人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这一章中,老子提出了作为一个大国对待别的小国时应持有的态度,即处静、处下、内在的道理即前面所说的“弱者道之用”。春秋末年,诸侯国的兼并战争日益激烈,大国试图称霸天下,小国力图保全自己,人民的处景则苦不堪言。面对战争带来的灾难,老子痛心疾首,忍无可忍,终于发出了“大国下流”的感慨。这里所说的“下流”指的不是卑贱、无耻,而是江河的流向。我们知道,水都是向低处流的,海之所以能够包纳百川,就是因为它甘居下位,无所不包,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大”。它的作为是合乎道德的,所以它能长久而广博。在老子看来,大国如意能够像大海那样谦和,甘居卑下的位置,那么国家就能太平,人民就能安居。

    “牝恒以静胜牡”,这里老子以雌性可以战胜雄性的道理来论证“大国者下流”的观点。大国之所以大,一方面是客观的原因,即地理位置的优越。春秋时代,大国一般都处在中原文明的边缘地带,这里地势低洼、水草丰美,有利于人民居住和发展农耕。另一方面是因为统治者治国有方,他们清楚大国和小国的关系,而老子对此也作了论述,他说:“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大国,则取大国。”意思就是说: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使小国归附自己;小国对大国谦下,就可取得大国的支持。

     

     

     

     

     

     

     

     

     

     

     

     

     

     

     

     

     

  • 地址: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青云路 版权所有:中国青城画派艺术中心--李茂槐   邮编:
  • 电话: 028-87218757 联系人: 邮箱:  技术支持:成都中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