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善为道者》,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以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本章中,老子提出了以道治国而不以智治国的主张。人的智能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道德的基础而用智,那么就会成为天下的大祸患。“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在老子看来,民众之所以难治,就是因为统治者治理不善造成的,那么统治者应该怎样安抚民众呢?老子指出,应该“将以愚之”,这里的“愚”是淳朴厚道的意思。一旦民心淳朴了,民众就不会惹事生非,胡作非为了,这样天下也就自然太平了。在一般人看来,能够在自己所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谋取利益并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这个人就是聪明之人。否则,就是愚蠢的人。老子的看法则免全相反。如果一个人仅仅以自己的利益出发,把人生意义仅仅定位谋取私人利益和实现个人价值上,那就相当于把自己与整个世界对立起来了,势必会引起自己与整个世界的对抗与冲突,这种不自量力的做法是愚不可及的。那么,怎样才算是聪明的人呢?聪明之人能够意识任何人都是世界所生、世界所长、而世界又是人类生存的源泉,所以它们就会把自己同整个人类和整个世界融为一本,积极投身到人类和自然世界的各项事业中去,服从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遗志。在老子看来,整个世界就是道德的产物,所以只有胸怀世界的人,才是合乎世界本质和道的本质的人。





























